|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备注 | 
| 全面性 | 表征知识辨识视野的开阔程度、知识疆域对目标需求的覆盖程度 | ||
| 知识辨识绩效 | 准确性 | 表征政务知识礓界与政务管理系统目标知识需求间的吻合程度 | |
| 效率水平 | 表征知识辨识的时间投人产出水平 | ||
| 结构合理性 | 表征辨识结果对核心知识的突出程度 | ||
| 成本有效性 | 表征知识辨识过程中其他资源的投入产出水平 | ||
| 定位全面性 | 表征知识源定位的全面、系统性 | ||
| 定位准确性 | 表征知识源定位的准确、有效性 | ||
| 软环境西配性 | 表征对组织内制约知识获取的“生态”障碍因素的消减程度 | ||
| 硬环境匹配性 | 表征支持知识获取相应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程度 | ||
| 知识获取 | 方法有效性 | 表征用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获取的诸多方法的有效程度 | |
| 绩效 | 方法互补性 | 表征用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获取的诸多方法间的互补特性 | |
| 方式互补性 | 表征人工知识获取、半自动以及全自动知识获取方式间的整合程度 | ||
| 知 | 主体协同性 | 表征该系统维护的难易程度以及相应耗费 | |
| 识 | 获取效率 | 表征知识获取过程中的资源投人产出水平 | |
| 链 | 知识有效性 | 表征所获取知识的活性水平以及对政务管理需求的匹配程度 | |
| 结 点 综 | 覆盖范围 | 表征对知识谱线全域知识类型进行有效表示的能力水平 | |
| 知识表不嫌效 | 表示质量 | 表征所用方法对相应知识类型进行表示的有效性 | |
| 合 | 方法效率 | 表征所用方法对相应知识类型进行表示的实现效率 | |
| 绩 | 隐性表示能力 | 表征知识表示方法体系对隐性知识有效描述的能力 | |
| 效 | 自然性 | 表征所用表示方法与人们通常描述世界的习惯相符合的程度 | |
| 知识缺陷度 | 表征求精效果,知识冗余、条件不完全、知识间蕴涵与矛盾等程度 | ||
| 知识求精 | 求精效率 | 表征知识求精策略与算法的科学性、适宜性 | |
| 绩效 | 方法易用性 | 表征知识求精算法的可理解性、易操作性 | |
| 方法兼容性 | 表征知识求精方法与知识获取、表示方法间的整合性能 | ||
| 知识编辑 | 接口友好性 | 表征系统提供知识编辑操作的接口界面的易用性 | |
| 绩效 | 辅助支持度 | 表征系统对知识主体手工编辑工作的属性检测与报告能力 | |
| 存储范围 | 表征存储子系统能够存储和组织的政务知识类型 | ||
| 存储质量 | 表征各知识子库的结构效能 | ||
| 知识存储 | 存储效率 | 表征了知识子库的索引效率与自组织特性 | |
| 绩效 | 集成特性 | 表征存储技术与策略间的融合程度以及各知识子库间的整合特性 | |
| 智能特性 | 表征系统各知识子库的自组织特性 | ||
| 非编码特性 | 表征存储子系统对非编码知识的存储与组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