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间的沟通特性决定了相互间的协同性能,并进一步作用于绩效测度结果。如此,在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绩效测度的过程中,其各方主体(实施主体、咨询主体与参与主体)必须坚持沟通性原则,以切实提升彼此间的整合特性。自然,作为绩效测度的实施主体,政务管理组织应在促进主体沟通方面表现出尽可能的高姿态,以提倡并推动彼此间的沟通行为。
( )及时反馈原则。仅停留在“结果衡量”层面的绩效测度无甚意义。绩效测度的意义不仅在于对“过去”时期的评价与总结,还在于对“当前”时刻的分析与认知,更在于对“未来”时刻的指导与启示。将属于“过去”的绩效与“当前”乃至“未来”的绩效联系起来、发掘绩效测度的现实意义,其根本的工作就是要做好基于测度结果的及时反馈。通过分析绩效测度结果,在“过去”时域内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基于时域演进的连续性将其推向“当前”甚至“未来”,在其导引下实现认识的深化并实施相应的完善与改进行为,从而确保沿时间维度的效益增长态势。需要强调的是,及时反馈原则的本质在于“反馈”,即要通过“反馈”放大绩效测度结果的现实效益;其精髄在于“及时”,即要尽可能缩短从测度结果获得到反馈信息生产再到信息反馈完成间的时滞。当今社会,“变化”是主旋律,且变化的幅度、速度都在增加。如此,不能做到“及时”的反馈,将会使“反馈”的价值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去意义。
简单实用原则。学术界有些人喜欢故弄玄虚,善于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一个再简单不过、几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的问题,非要建立复杂的数理模型、罗列烦琐的推演过程,看得人云里雾里,而最终的结论却因前提假设偏离应用实践而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种纯粹“数学游戏”式的研究,不应该提倡。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本已复杂,相关绩效测度研究应本着简单实用原则,谋求构建在“有效”前提下的最简单方法解决问题。
9.2.3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绩效测度步骤
完备的测度活动集与结构合理的活动序列是确保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绩效测度效率和有效性所必需的。在实际运作中,尽管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结构与功能差异以及测度环境变化等原因,会导致不同绩效测度实践在测度步骤上存在差别,不过彼此间仍然会呈现“同多异少”的局面。同为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绩效测度,尽管具体的实践形式存在些许差异,但在本质上仍是相通的、一致的。如此,可制订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绩效测度的参考步骤〈测度活动序列I以便为应用实践提供指导与借鉴。
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绩效测度的参考步骤如图94所示。该图包括28个有效
(未完待续) 声明:部分资料来自合作媒体及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关键字:测度,绩效,电子政务,反馈,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