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对隐藏技术的研究几乎与国外同行同步展开。1999年12月11日,何德全、周仲义和蔡吉人三位院士与有关应用研究单位在北京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联合发起并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信息隐藏学术研讨会 011111686 1x1 01111&11011 II丨出哗斯)! -如押,( 滞)。此后,作为国内信息隐藏领域的专业学术交流活动,亦几乎每年召开一次(表6-2〉。众多从事信息安全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与会参与学术研讨,促进了国内信息隐藏研究的快速发展。在国内隐藏技术研究早期,隐藏技本也曾被称为嵌入技术、伪装技术、搭载技术和隐匿技术等。2001年9月在第三届匸识双上,国内的专家学者对“隐藏技术”这一概念名称取得了一致看法。
表6-2中国信息隐藏学术研讨会举办简况
届次 |
年份 |
地点 |
第一届 |
1999年12月 |
北京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 |
第二届 |
2000年6月 |
北京龙都宾馆 |
第三届 |
2001年9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第四届 |
2002年8月 |
大连理工大学 |
第五届 |
2004年11月 |
中山大学 |
第六届 |
2005年10月 |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 |
第七届 |
2006年8月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第八届 |
2007年11月 |
南京理工大学 |
第九届 |
2009年3月 |
湖南大学 |
⑵原理概述。
隐藏技术是利用人类感知能力局限(所谓“感知系统冗余”)以及多媒体数字文件〔掩护对象/宿主信息X载体信息)的统计冗余特征,将机密信息或知识通过嵌人算法并设置嵌人密码后,巧妙嵌人公开的载体信息中而得到隐密(隐藏有秘密信息或知识)载体信息,使人们无法直接感知机密信息或知识的存在,同时又不影响其对载体信息的感知效果与使用价值,从而达到隐藏机密信息或知识的存在、确保信息或知识安全存放和秘密传输的目的;待用户需要机密信息或知识时,提交提取密码(与隐藏密码相对应〉并通过提取算法(隐藏算法的逆过程)从隐密载体信息中提取(分离〉出机密信息或知识以及原有的公开载体信息,如图6-4所示。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名为“隐藏技术”,但其中蕴涵了相互对应、密不可分的嵌入与提取两个子过程。
在上述隐藏过程中,可隐藏的机密信息或知识是各种形式的文件(如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以比特流的形式嵌人到掩护对象中作为掩护对象的公开载体信息也可以是多种形式〔如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在应用领域,图像是数量上仅次于文本的媒体信息形式。然而,基于文本的信息或知识隐藏与基于图像的信息或知识隐藏相比,无论是在可隐藏容量还是在抗攻击性方面
(未完待续) 声明:部分资料来自合作媒体及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关键字:隐藏,信息,知识,载体,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