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参与主体和受辖主体〉内小粒度的编码知识、知识个体头脑中的非编码知识以及政务管理的物理业务过程(具体政务知识应用〉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具有较高系统性与协同性的大粒度知识体,以提升政务知识交流、共享、应用与创新能力(图5-1)0
可从信息集成中吸收有益成分;信息集成领域中的一些成熟经验与技术,如
政务知识集成基于传统的信息集成,
应用层⑩~
异构的编码知识
图5-1
异构信息和系统间的集成技术,可以为政务知识集成提供借鉴与参考。然而,由于两者所依托的管理理念的不同(信息集成基于信息管理理念,政务知识集成基于知识管理理念〉,两者又有着本质区别。基于前人观点并结合政务知识集成概念,将政务知识集成与传统信息集成之间区别归纳为表5-1。
――――一琴?1的-肖政务知识集成概念视图
表5-1知识集成与传统信息集成的区别
| 比较方面 | 信息集成 | 政务知识集成 | 
| 适用的管理形态 | 信息管理 | 知识管理 | 
| 集成的对象 | 分散的、异构的信息 | 分散的、异构的政务知识 | 
| 集成对象的明晰度 | 编码化,髙明晰度 | 涵盖知识的整个明晰度空间 | 
| 集成的目标 | 消除信息冗余,提高信息应用效益 | 提髙政务知识应用效益,促进知识创新 | 
| 过程类型 | 数据密集型,技术型 | 知识密集型,社会-技术型 | 
| 过程的结构性 | 结构性较强 | 从结构性到非结构性,覆盖空间较广 | 
| 人的地位 | 集成的施动者 | 集成的施动者和受动者 | 
| 集成技术与策略 | 异构信息和系统间的集成技术 | 知识、人、过程间的集成策略与技术 | 
需要指出的是,政务知识集成拓宽了现有知识集成的内涵,使其集成对象不仅涵盖政务管理系统内诸多主体所拥有的各种编码知识,还包括非编码知识的载体一人以及各种政务知识应用。然而,对于操作层面的知识集成,亦即具体的政务知识集成项目,并不一定同时涵盖政务知识集成的三类对象。如此,政务知识集成按其集成对象类型可分为七种类型,如图5-2所示。其中,全集成是政务知识集成的最髙层次,亦是本章讨论的重点。
本书将政务知识集成纳入政务知识链并提出上述政务知识集成概念,缘于政
(未完待续) 声明:部分资料来自合作媒体及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关键字:集成,知识,政务,信息,结构性